参考文献/References:
[1]张文峰.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及储备量研究[D].北京:北京交通大学,2010.
[2]祝明,徐璨.救灾物资协议储备制度初探[J].中国减灾,2014(1):42.
[3]梁志杰,韩文佳.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创新研究[J].管理世界,2010(6):175.
[4]张希敏.全国已设立18个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[EB/OL].(2013-05-12) [2016-06-10].http://news.sina.com.cn/c/2013-05-12/112527098504.shtml.
[5]高建国等.国家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的历史和现状[J].国际地震动态,2005(4):9.
[6]江智聪.我国灾害性突发事件应对中政府与企业合作研究[D].昆明:云南大学,2011.
[7]冉岚.从汶川地震看国家物资储备建设[J].宏观经济管理,2008(9):61.
[8]韦保新.提高救灾物资储备应急保障能力的思考[J].中国减灾,2006(12):39..
[9]江必新.中国行政合同法律制度:体系内容及其构建[J].中外法学,2012(24):1159.
[10]胡建淼,金伟峰.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[M]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5:105.
[11]杨欣.论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分标准[J].行政法学研究,2003(3):121.
[12]朱新力.行政合同的基本特性[J].浙江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,2002(2):21.
[13]张红.我国应急储备制度的完善[J].中国行政管理,2009(3):47.
[14]肖遥等.社区防震减灾模式的刍议[J]. 防灾减灾学报, 2013(4):74-78.
[15]方印.中国防灾减灾基本法立法问题研究[M].北京:人民法院出版社,2016:81.
[16]张欣然,梁一婧.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展望[J]. 防灾减灾学报, 2016, 32(2):91-96.